垄断外卖、称霸酒旅、搅局出行和充电宝,美团到底有多可怕?
有人说美团是一个超级APP,这个流量池将威慑到阿里、腾讯;也有人说,这就是另一个乐视。
近日,美团更是重启了共享充电宝业务,事业部员工超过1000人。
打过千团大战、外卖大战、出行大战后,美团如何打赢共享大战?
10年以来,美团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?
王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,工位与员工混在一起。
这位很接地气的娃娃脸CEO,2004年就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东边的海丰园写代码。
那个130平米的房子里,还有王慧文、赖斌强。他们一人一张折叠床,写出了中国版的Twitter、Facebook,以及Groupon。
这其中,最让外界所熟知就是中国版的Groupon——美团。
美团的野望
2011年8月,国内自称中国版的Groupon的团购网站超过5000家。但1年之后,千团大战只剩下了美团。
拒绝代理商模式、狂拜访、狂上单,在这家网站的崛起中,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人接地气的BD运作。
这奠定了美团未来10年的发展基础。
到2013年,一家从高校发迹的外卖平台已落地12城,并拥有员工200人。他的老板叫张旭豪。
当年7月,王慧文找到张旭豪谈了一下收购事宜。结果很明显,双方谈崩,美团于4个月后上线自有外卖业务。
王兴还为这一次业务拓展找了个经久不衰的理由,他说:
公司使命就是Eat Better,Live Better。从用户需求出发,凡是吃喝玩乐相关的事情,美团都应该考虑。
由此,从团购开始,王兴开始在外卖、商旅、电影、酒店、休闲娱乐等领域捡硬币。
没有边界的扩展,当然会迎来外界的评判。
有人说美团是一个超级APP,这个流量池将威慑到阿里、腾讯;也有人说,这就是另一个乐视。
好兄弟程维估计也劝过。
他在接受《财经》杂志采访时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:
无边界的扩张,任何机会都抓,历史上做成功的只有GE。但GE是工业时代的公司,依靠资本+组织力去赢。如今一家公司做太多横向,又与一家投资公司有何区别?
纵向搞不定就搞横向,这是中国特色的失败。
程维就坚定地搞纵向,下游是全球出行市场、中游是出行金融服务、上游是无人驾驶。
除了投资王兴当年没收购到的竞争对手饿了么,理由是Uber搞了个Uber Eats。
到2017年情人节,王兴约程维一起吃饭。当天晚上,程维回到家才发现,这哥们搞了个美团版的滴滴。
在这之前,他们一旦有点大动静,都会在群里提前说一下的。那个只有3个人的群里,另一个人是字节跳动的张一鸣。
▨TMD三人组,图/网络
而次年4月,更是美团出其不意击败了“滴滴+软银”财团,以总价37亿美元收购摩拜。
显然,王兴真正想找麻烦的人,不是好兄弟程维。几年下来,美团在外卖、电影、吃喝玩乐与出行方面,对标的其实是阿里。
合并饿了么、口碑,更名飞猪旅游,扶持哈罗单车……阿里本地化生活服务也是聚焦“吃喝玩乐+出行”。
王兴的野望不是滴滴这种互联网小巨头,而是大巨头。
真实的美团充电宝
2017年腾讯投资小电、阿里与来电合作,聚美优品与街电合作,小米科技与怪兽充电合作,美团也进军共享充电宝。
只可惜,当年11月美团充电宝项目就搁置,共享业务的重心转移到收购摩拜上。
转眼到2019年,TrustData数据显示,街电、小电、怪兽充电、来电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.6%、27%、25.1%和15.6%,4家头部企业占据90%以上市场份额。
这年末,“三电一兽”均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或开始盈利。这成为共享经济模式中少数被跑通的,也是唯一大面积实现盈利的赛道。
▨ 商户入驻成本占46.8%
这是艾瑞咨询的一组数据,算下来毛利能达到24.85%。
当然,这些价格也与场景的封闭性关系更大,在普通商场1元/小时的充电宝,在KTV、高端会所等地方可能高达8元/小时。
来电科技CMO任牧就曾表示:
“整个行业有一个规律,共享充电宝1小时的定价,一般不会超过在这个场景内或离开场景后,可以很方便获取一瓶矿泉水的价格。”
比如电影院一瓶矿泉水虽然5-10元,但用户走出电影院也能买到2.5元的矿泉水,所以这里的共享充电宝最多2元/小时。
以演唱会、体育赛事等购票场景就不一样了。离开这个场景的成本可能很高,这里的共享充电宝涨价到8元/小时也合理。
但越封闭的场所,入驻成本也会随之提升,与商家四六开的分账机制也早在行业里出现。
由此看来,与商户间的分成对共享充电宝的营收至关重要,而这恰是美团的优势。
▨重启的美团共享充电宝,图/网络
2019年8月,美团宣布将在全国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。
《钛媒体》报道,到今年上半年,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招人,其中销售岗位覆盖了全国100多座二三线城市,招聘人数是超千人规模。
同一时间,有报道显示,为推广充电宝业务,只要商家和美团签约共享充电宝,每人使用一次美团点评的真实点击量就会增加一次,用得越多餐厅的排名越靠前。
有业内人士感叹,这个服务推出后,感觉80%的餐饮店都会投奔美团。
但也有商家直言,门店从外卖到收音机端口都是与美团合作的,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。
这些说法很快得到了美团官方回应,表示充电宝独立运营,餐饮店的排名和充电宝的使用完全无关。
今日头条认证作者《五环财经》就曾做过电话采访,一家湘菜馆接受了美团充电宝的入驻,每一笔订单分成是70%。
这个数据拿到行业平均来看,几乎就是美团把所有的毛利都给了商家。
不赚钱只搅局,美团就想和用户交个朋友吗?
美团的规模逻辑
在与饿了么的斗争中,我们能发现些许美团的逻辑。
2013年,“千团大战”偃旗息鼓。美团依靠5 000多名员工坚守200个城市,并以160亿元交易额斩获53%的市场份额,实现盈利。
但这一年,收购饿了么不成,美团放弃修养生息直接推出了外卖业务。
美团CEO王兴在多个场合曾提过,他是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走。
美团的边界,很可能就是用户需求的边界。
但团餐的年轻人,同样喜欢逛淘宝,王兴为什么不做淘宝电商?他的回答是,这离用户需求太远。
锚定用户团购需求,向外延伸寻找第二刚性需求,美团外卖其实是一场相关性拓展。
王兴不得不这样去做,在以垄断、赢家通吃为目的的互联网竞争中,扩张恐怕是每个企业的必选方向。
▨美团外卖与饿了么,图/网络
2013-2014年,两者进入重庆高校市场,“满减”“特惠”等外卖成为学生们的最爱。一顿午餐,各种名目的优惠抵消下来,最终可能免费吃了一顿送上门的饭。
比价,也是时间充裕的大学生愿意去做的。打开两家App,哪家便宜点哪家。
根据Trustdata统计,美团外卖和饿了么2017年商家重合度达27.1%。而当时市场,特别是在高校市场,商家重合度高达90%都有可能。
没有现在的“二选一”,当时的外卖市场,只要市场份额。
到2017年末,市场份额定格。美团外卖市占率46.1%,而饿了么加上收购而来的百度外卖,市占率总计45.9%。
美团后来居上。
此后半年,免费的午餐再也没有了,各种名目的优惠被配送费、餐盒费等费用增项所取代。
偶尔在微信群里抢到一个外卖红包,竟然只有0.5元。
整个市场的发展趋于理性。价格战停止,没有人再守着两个App比价了;覆盖品类相似、餐厅特色相似、骑手服务质量标准相似……同质化逐渐显现。
卸载其中一个App,成为同样趋于理性的用户的抉择。
这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“潜规则”。好像所有的用户都是处女座一样,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无法忍耐手机上存在两个相似的App。
当下,谁还有黏住用户的相对优势,谁就能活到战争结束。
而打开美团App,就能找到这样的优势。美食、电影、酒店、休闲、KTV……有外卖需求的用户,同样对这数十个入口所提供的服务有较大的需求。
入口是可怕的。
当年微信、支付宝给了滴滴一个入口时,其App下载量出现了下滑;而当微信小程序上线一个月后后,其下载量出现了半年来首次负增长。
滴滴很幸运,取代其App的是它自己在BAT的入口。
但当饿了么所提供的服务,只是美团其中一个入口时,它就同样显得占内存,而取代它的很可能就是美团外卖。
出行业务的复制
外卖战争即将偃旗息鼓,但美团同样没有休养生息。
围绕自己用户的需求,它开始进一步扩张。据美团点评内部调,该平台的用户中,有打车需求的占比70%。
团个餐,再打个车,这也是团购用户最刚性的外延性需求。
既然Uber可以做UberEats,滴滴可以投资饿了么,那为什么外卖不能做打车?
▨美团打车登陆北京海报,图/网络
对付滴滴,可能比打饿了么更容易。毕竟,烧钱培育用户消费习惯的事,早已由滴滴解决了。
在这项业务的扩张上,美团像极了张旭豪所说的那样:
美团是跟进策略,像以前自行车比赛破风,躲在第二位。因为第一名可能要走很多弯路,第二名却可以后程发力,通过运营来弥补。
但跟随不是美团的逻辑。围绕着用户需求,根据核心业务场景延伸进行试错、扩张,美团在探索用户需求的边界。
媒体人方浩总结了其中的规律:当美团核心业务成为第一后,它就会进行“势能释放”。
比如,2013年团购业务做到了第一,它转身做了猫眼电影;电影市场位居前列后,美团外卖正式上线。而2018年宣布打车业务布局全国时,外卖业务也已经做到了第一。
有人说这种多线跨界的生态玩法就像乐视。
乐视和美团的共同点在战线太长。但不同于美团的是,乐视每一个战场都没有抢到制高点。
视频业务掉出第一梯队;手机业务不能望华为、小米之项背;汽车、体育、金融都没有稳定的现金流,需要贾跃亭拆东墙补西墙。
美团有投资有现金流,直面滴滴,它有足够的底气再来一场补贴战。
当时的资料显示,美团打车单均补贴20元左右,上线南京的10个月,补贴或达6亿元。滴滴司机在火上浇油,他们每天会在群里自发分配工作,大抵是保证一半人跑滴滴,一半人跑美团。
聪明的司机心里清楚,只有把美团打车养大,滴滴才会跟注补贴。
意料之中,滴滴随后在南京发起司机冲单奖。司机累计完成120单,可获600元奖励,最多能拿到1 900元。
为什么美团能轻易进入网约车市场?
这与美团以往所做的团购、外卖等业务一样,都是同城规模效应的生意。每一个城市都是你要坚守的防线,每个城市都可能成为新进入者的突破口。
而美团以南京为突破口后,便加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福州、温州和厦门等7个城市,显得有些心急。
但据说,这些都是滴滴比较赚钱的城市。
但美团的战术,与对战饿了么那么相似:城市布点,烧钱补贴,抢占市场份额……当市场狂躁的周期过后将趋于理性,理性的用户又要开始选择卸载哪个App。
这时,滴滴可能就是下一个饿了么。
那么共享充电宝呢?
共享充电宝也是同城规模效应的游戏。
每一个城市都是你要坚守的防线,每个城市都可能成为新进入者的突破口。
这个行业里,包括搜电充电、云充吧、倍电、嗨电科技、易起充、松鼠电电等,加起来只有3.3%市场份额。
但它们在自己的城市,甚至聚焦在自己布控的商场里,依旧存活。
▨美团充电宝与美团单车,图/网络
《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分析报告》显示,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在2.5亿左右,交易规模达79.1亿元,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.9%。
这个市场是互联网里鲜有的由盈利推动增长的市场。所以在美团APP上,让用户为共享充电宝付费其实尤为简单的。
更重要的是,充电宝可能为美团搅活流量。
2019年,美团点评的交易用户为4.51亿,同比增长12.5%,相比2018年的29.30%增速明显放缓。
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当下,王兴说:“用户数不可能再翻倍了,但是用户能够创造的价值(ARPU)还远不止翻倍的空间”。
充电宝业务不过是美团一个很小的项目,一年也就1-2亿收入。
它更像和共享单车一样,都把美团的线上流量带动到线下,通过这些高频的应用去带动低频消费。
最终实现的就是ARPU的翻倍。
美团充电宝的主要任务不是盈利,而是带动其他板块的消费活跃。
但这在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那里,就是吃饭的家伙。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收入中,租赁收入占97.2%,广告收入占0.5%,其他收入占2.3%。
不赚钱和你玩,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竞争,还没开始就分出胜负。N
[2]你不知道的共享充电宝涨价秘密——新零售商业评论,作者:李健华
[3]美团,正式杀回共享充电宝!商家:我们不敢不用——投资界PEdaily,作者:周佳丽、任倩
[5]美团:抢占需求内存——商界评论,作者:黄晓军